27寸的iMac效果那真不是盖的,屏幕效果超好,放在吧台桌上肯定很有感觉。新的蓝…

27寸的iMac效果那真不是盖的,屏幕效果超好,放在吧台桌上肯定很有感觉。新的蓝牙键盘很轻便,比我以前三节电池那款要轻。新的苹果鼠标还是挺让人失望的,握起来很不舒服,两边手感很差,而且它很轻,很轻的鼠标很没有质感。

老婆都说,以后家里客厅放一个27的iMac,给家里人用。

MobileMe试用之旅-产品对比评价

和GTD这样的好东西一样,理念最重要,方法其次,工具和载体最次。MobileMe整合了非常好的服务,他们都是很好的习惯,学会试用这些服务并用好他们相当于学会一种思想和对应的一种方法(如Address Book和Calendar还有Note,帮助你实现GTD),是否选择MobileMe非常不重要。看看这个产品分析,马上给你也整上一套这样的服务是最好的收获。热门的Google Wave是一个协同(Collaboration)工具,Google的基础服务实际上已经提供了协同的平台(代替Lotus Notes和Exchange,其实google enterprise就是这样的产品),那么MobileMe其实就是一个个人的协同软件,只是它还没有提供象Wave那样厉害的协同算法,但是Apple实际上是希望通过MobileMe能够给未来留下一个协同平台的种子,这个是我能想到这个很酷的Me.com的域名所能映射到的Apple的伟大梦想。

从功能角度上面来说Mobile Me的几个核心功能:

1、邮件:前面分析了,从空间上Me是10G,这个比目前Gmail的8G要大,不过这个基本上就是聊胜于无的东西。从用户体验上来说Me和Mac原生的Mail一样,优雅,简洁,不过从web上使用的感觉来说Gmail提供的感觉更好,它提供了换肤的功能,还有那些熟悉的标签,会话,归档等等,因为我个人非常喜欢Gmail,所以转移到Me上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个人认为me.com的域名很棒,所以在这个上面有个邮箱梃拉风的,而且懂行的就是知道你是使用相对昂贵的mobileMe的有钱人。MobileMe最NB的特性还是Web和桌面的超级一致,不过一个原因是桌面的mail本身界面和功能都比较简单,所以在Web上面实现一个这样的服务会简单一些。邮件是一个粘性巨大的服务,个人认为从运维能力上面说Google比Apple有优势,所以长久考虑使用Gmail会比使用me作为主邮箱要靠谱。Gmail基本上是Google account的一个核心,所以享用Google的SNS能力还有各种NB服务来说,gmail.com是一个有很高附加价值的免费服务的核心。这点上我基本上找不到太多me.com的吸引力了。

2、Address Book:这个功能我觉得是Mac平台有非常有吸引人的功能。西方的同事一般都非常重视联系人,而我本人以前一直不算注意。Gmail里面的联系人我一直没有很好的管理。现在回想起来很多联系人信息由于没有维护现在已经想不起来谁是谁了。Mobile Me同步信息在Address Book上体现了它的优势。但是,由于现在Address Book已经支持了与Google和Yahoo的联系人服务直接同步,所以MobileMe在这里又体现不出来优势了。但是MobileMe再次提醒了你,要定期合并重复联系人信息,给联系人分组,删除过期信息,把商业名片同步过来,这些操作是很好的习惯。如果你付费买了MobileMe,面对如此简洁的人机交互,我想也许它会督促你去使用它,并且逐渐养成这个习惯。

3、Calendar:Google退出Calendar服务的时候很多人惊叹它居然和Mac上面的Calendar的原生界面如此的相似,拖拽的去安排日程是个不错的体验。但是忙碌的朋友知道如果没有一个秘书帮你指定他们的话,一般个人也就是会使用天或者周这样粗糙的单位来管理日程,这样,那些漂亮的用鼠标划时间段的交互实际上你用到的没有那么多。这样说,一个界面不够华丽的Calendar从功能上并不会让你烦恼。现在的很多GTD工具都可以和Calendar服务结合,这个实际上是对于大部分朋友最有意义的。但是,Google的Calendar服务也早就可以和Mac的Calendar同步了。Thunder bird这个跨平台软件也很有竞争力,且它也可以和Google同步。

4、Photos:iPhoto 09是我最喜欢的一个Mac软件(另外一个是iTunes),Face和地理信息是非常棒的功能。当然iPhoto 09比起以前版本最重要的更新就是对社会化网络的支持:Flickr是最棒的社会化图片分享平台(另外两个我觉得不错的是Smugmug和Zenfolio,他们有不同的风格,其中Flickr是社会化做的最好的),另外还支持Facebook和MobileMe,好像不直接支持PicasaWeb(否则估计很多人就不会付费买Flickr的Pro服务了)。其实这已经摆明了我的意见,我在这3个很棒的服务里面选择了Flickr,看重了它的图片社会化分享能力,Flickr的Pro对外链支持不错,可以作为blog的图片服务,$24.9的价格基本上可以接受(听说国内打上收费旗帜的有播已经不行了)。扯远了,因为我对Flickr的绑定,所以我基本上不会选择MobileMe的Photos服务了。从简洁上MobileMe的Photos不会超过PicasaWeb(它还在Web实现了同样的人脸识别,而且直接可以标识出来和Google Accounts整合,无比强大),从复杂的功能(我喜欢它的License管理)还有社会化分享来说它比不过Flickr,从专业和商业友好上来说它比不过ZenFolio(识一个专业摄影师的业余图片交易平台)。所以,虽然这个是一个很棒的服务,可是无奈比它棒的服务也很多,那么它基本上就失去了对我的绑定,我可以继续享用iPhoto 09这个客户端,却选择同步图片到更好的服务上去。最后,还是要说,MobileMe Photo的界面很优雅(颜色和布局),4种View很独特,和Mac上面的体验比较一致,从程序实现的角度,我很喜欢它。

5、iDisk:非常棒,和操作系统集成的很好,支持外链很棒。而且iDisk的磁盘空间可以和Mail公用(这个没有什么意义,Mail用太多了不靠普)。最低的方案是99$,包括邮件总共20G,默认邮件10G iDisk 10G。可惜现在的文件分享服务已经很多了,免费的Dropbox也是User Space File System,无缝集成,也可以从Web上面访问(不过分享的时候比较容易超过限额,可是一边和朋友分享足够)。那么iDisk的吸引力就差多了。DropBox的跨平台能力更强(支持Linux)。其它文件分享如Drop.io、RapidShare作为临时文件分享也很好。但是这些服务对于拥有VPS的同学可能也不新鲜了。

6、Back to My Mac:可能有人会忘掉这个功能。但是对于程序员来说这个可能才是最有吸引力的能力!它可以保存你的各种Certifacate。并且在你的几台Mac都可以访问到互联网的时候它可以让你安全的让这几台电脑相互访问和控制,听起来很像VPN服务。对于远程控制家里面的下载,或者让Mac控制家中的电器,还有在回家之前在家里准备好迎接主人的音乐等等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场景。让人兴奋。不过问题还是有,那就是VPN自己也可以搞,只是假设VPN需要你有带公网IP的主机作为VPN server,而且配置还是比较复杂的。我在我的linode上面配了一个可以本地链接的VPN就花了我一整个晚上(Mac上面有Tunnelblick做客户端,我用了另外一个晚上也没有搞定自动push路由,遗憾的很)。我觉得省心的使用Back to my Mac这样的功能(这个没有跨网VPN的能力,也就是你不能通过这个VPN跳板到国外上网,除非你把Mac本本放在外国)还是挺有意思的。

7、其它同步服务:Safari书签同步、keychain同步,Dashboard同步,这些小功能价值很高,一站搞定了。如果只是怕丢,可以用TimeMachine或者SuperDuper。如果省事,那么可以考虑使用那99$一年的服务。

最后,阐述我目前使用的方案。我不会选择MobileMe,因为上面试用下来没有找到任何捆住我的服务,而且甚至连一个让我觉得非常想去付钱的功能都没有。我现在试用了免费的Goole Calender、Google Contacts、Picasa Web、DropBox,还有收费的Flickr、VPS使用Linode,这样下来我得到的功能比MobileMe多,不过也更贵(VPS每月20$)。但是,很多朋友知道,淘宝上有99人民币一年的MobileMe服务可以买,这样倒是让它一下子有了巨大的吸引力,可是和那些便宜的iTunes卡有同样的问题,一旦你习惯了它,下一年却又买不到这么便宜的服务的时候,你会不会心疼呢?我支持付钱享受服务,但是,我希望那是比MobileMe目前提供给我的体验更好,功能更强,更稳定的服务,似乎Google目前最有能力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服务。

MobileMe试用之旅-页面技术篇

这是断断续续的一点笔记,仅供参考。没有系统思考,而且也虎头蛇尾了,请见谅。

MobileMe的HTML很干净,但是并非遵循渐进式增强的原则,没有保证所有的标签都基于语义来选择。在登陆页面的地方,发现它们使用了Webkit支持的css transition属性,所以像input field高亮的过程有渐量的过程,非常优雅。它的登陆表单的提交按钮是个link,使用onclick事件提交,这似乎并非是很好的设计。

首页的细节:使用Javascript回写了浏览器类型和平台类型到body上面,更加精确的实现因不同平台而异的css样式,而且这样css rule的可读性要好于trick。现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Safari和Firefox的不同版本有的时候也有bug,而且它们又不像IE6/7有相对可靠的css trick来实现区分,所以apple的做法还是很实用的。apple的设计实际上也是基于像素的,在增大浏览器字体以后却依然没有影响布局,这主要依赖于目前比较先进的浏览器都基于比例进行放大,使用px依然可以保证完美的放大渲染。IE的低版本当然没有这么智能,但是谁在乎呢?在乎的人都转现代浏览器了。

me.com登陆以后进入的是邮箱,界面非常清爽,左上角是产品的切换,中间是邮箱的操作,右侧是搜索和退出,这样的对齐很清晰。但是作为邮件产品的功能按钮设计在中间是否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呢?按钮都是使用了复杂的html结构来实现,是以切图和显示效果为驱动的,阴影和圆角都是基于图片,这样可能是为了兼容windows平台而考虑。这样的实现在大型互联网应用中非常常见,因为兼容性往往是使用人数众多的应用的一个重点。Apple所做的css sprites是比较震撼的,其中3个sprites非常之复杂,它们明显的减少了image的请求次数。如此规模的使用sprites,在布局里面以px为单位就容易理解了,因为如果不使用px而是使用相对单位如%或者em,那么在缩放的时候经常会破坏你精心制作的sprites。

修改产品设置,下拉菜单和mac里面的渲染效果很一致,弹出的下拉菜单三面有阴影,4个圆角,一共使用了8个元素通过绝对定位来实现。这样在IE里面很有可能出现奇数高度的下拉框绝对定位产生1像素偏差的bug,苹果应该是通过js修正了。菜单本身使用UL,还是靠谱的。

产品修改的面板也和Mac的非常一致,是一个模态窗,使用Tab切换选项。效果和OSX的面板非常一致。不过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OSX的配置面板有一个非常帮的交互设计,那就是面板的大小会根据内容的多少进行剪裁,然后实现动态的改变大小,这个对形成视觉对齐非常有意义,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优雅的解决方案(比windos的那种选项卡设计好了很多)。可是在Web上MobileMe的这个模态窗是固定大小的,切换内容比较小的Tab时它并不会缩小。

Mail设置提供的功能不多,但是很贴心,比如它可以选择字典的语言(8种欧洲语言,纠错使用)。是否默认显示Bcc域这个设计也很体现Mail的商务特性(因为一些人的职责就是成天Bcc,所以他们肯定喜欢这个设置)。

这两天试用下来发现MobileMe的页面还是有不少小bug的,Firefox下没有Safari完美,无可厚非,不过这样的一个产品,走的越远,它维持与操作系统上面原生软件的体验一致所付出的代价就会越高。不知道SproutCore能不能走的更好。失去兴趣进一步研究了,Apple比较尊重先进的Web特性的实现,也绕过了过多的肮脏patch,基本上都用了比较优雅的方案解决,可是它不支持IE的这个决定风险还是很大的。可是我喜欢这样,让浏览器成为Webkit和Geoko的天下,让那些微软操作系统早点走出历史舞台吧。